

华蓥山滑竿抬幺妹
在漫长农耕文化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滑竿作为出行代步工具运用广泛,尤其是华蓥山庙会盛行期,达官贵人及大家闺秀时兴乘滑竿上山烧香拜佛,为选拔得力抬夫,便出资举办滑竿抬幺妹竞技比赛,后逐渐有了竞技、表演、展示、欣赏等成分。它产生于唐朝,盛行于清代,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。
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竞技活动的核心主要包含竞技场地、滑竿制作、抬竿技艺、路况号子与竞技规则五个要素。该活动通过上坐、起抬、颠试、路况号子提醒、风趣逗乐以及下坐等环节,形成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趣,具有强烈的竞技性、观赏性、展演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美学内涵,为我市留存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曾盛行华蓥山庙会时期,后因人们交通条件、生活方式和竞技娱乐形式的改变,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为加强对该项目的保护,创排了舞蹈《幺妹情》《滑竿情》《滑竿悠悠》,歌曲《华蓥山幺妹最多情》《滑竿抬上华蓥山》等文艺精品节目12个,参加市内外交流演出30余次,并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,影响广泛,其中《幺妹情》参加四川省“群星奖”大赛决赛,荣获三等奖。
我要合作
非遗IP信息
单位简介
华蓥市文化馆成立于1979年,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现有编制12人,在编10人,在职8人,“三区计划”文化工作者2人,人员配置齐全,学历达标率100%。建有26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,拥有500余名文化志愿者。
华蓥市文化馆1979年成立之初在双河公社老街广场大舞台的阁楼办公,1989年6月迁入市中心新建的钟鼓楼,2021年11月,文化馆搬迁至新城中心城市综艺馆。城市综艺馆总面积30000平方米,其中文化馆使用面积6000平方米,新馆建设完全按照国家有关行业建筑设计标准进行,设计规范合理,与文化馆的职能和职责相符合。馆内划分办公区和群众活动区两大功能区。办公区分为综合部办公室和文艺部办公室。综合部办公室分布非遗中心、财务管理、党建、《红杜鹃》编辑部等工作职能;文艺部办公室分布音乐、舞蹈、戏曲、美术、书法、摄影等工作职能部门。 群众活动区有历史文化展览厅、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厅、舞蹈排练厅、声乐排练厅、非遗文学室、器乐培训室、书法美术培训室、钢琴室、录音室,外设户外活动指导部,馆外活动面积3000余平方米。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到90%以上,群众活动厅室专用于辅导、教学、排练和展示展演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,为开展免费服务项目和各种大型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满足了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。
华蓥市文化馆1997年2月被四川省文化厅评为“四川省特级文化馆”。2004年7月被四川省文化厅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。2011、2015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文化馆。2021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。
IP简介
在漫长农耕文化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滑竿作为出行代步工具运用广泛,尤其是华蓥山庙会盛行期,达官贵人及大家闺秀时兴乘滑竿上山烧香拜佛,为选拔得力抬夫,便出资举办滑竿抬幺妹竞技比赛,后逐渐有了竞技、表演、展示、欣赏等成分。它产生于唐朝,盛行于清代,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。
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竞技活动的核心主要包含竞技场地、滑竿制作、抬竿技艺、路况号子与竞技规则五个要素。该活动通过上坐、起抬、颠试、路况号子提醒、风趣逗乐以及下坐等环节,形成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趣,具有强烈的竞技性、观赏性、展演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美学内涵,为我市留存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曾盛行华蓥山庙会时期,后因人们交通条件、生活方式和竞技娱乐形式的改变,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为加强对该项目的保护,创排了舞蹈《幺妹情》《滑竿情》《滑竿悠悠》,歌曲《华蓥山幺妹最多情》《滑竿抬上华蓥山》等文艺精品节目12个,参加市内外交流演出30余次,并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,影响广泛,其中《幺妹情》参加四川省“群星奖”大赛决赛,荣获三等奖。
适合授权项目
文创礼品,服饰,模型玩具,布偶,文具,包装设计,
提交合作申请
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