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绣
青绣历史悠久、种类丰富、民族特色浓郁、制作技艺精湛,系土族盘绣、湟源皮绣、湟中堆绣、贵南藏绣、河湟刺绣、蒙古族刺绣等的总称,有17个类别29种绣法,是青海各民族长期以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图腾和符号,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密码,具有“指尖上的非遗”之称,海东是青绣“主产地”和“集聚地”。其中,土族盘绣、湟中堆绣、贵南藏绣、河湟刺绣、蒙古族刺绣等先后列入国家级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 据记载,“青绣”从秦汉时期丝绸之路南路开通时兴起,延续并不断发展至今,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了中原的儒释道文化、西藏本土藏传佛教文化、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、西域的伊斯兰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因素。并且在“拉乙亥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骨锥和骨针,磨制精细、器身细长、针端锐利”,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先民已学会缝制衣服或装饰兽皮。 “青绣”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河湟地区,辐射海北、海西、黄南等地,从事人员主要为汉族、藏族、回族、土族、蒙古族、撒拉族妇女。另外在今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中也出土了一些刺绣制品。因此,可以说“青绣”凝聚着高原儿女的智慧和情怀,已成为与群众生活非常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。
我要合作
非遗IP信息
单位简介
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位于海东市河湟新区,是集体验、展示、培训、产销、运营于一体的青绣产业一站式服务基地,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、省级众创空间、省级妇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、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。于2021年5月建设至今,累计吸引140家企业(工坊)入驻基地,吸纳50名工坊带头人、1500名长期性和15万季节性绣娘就业,现已成为带动就业和振兴乡村的品牌项目。
IP简介
青绣历史悠久、种类丰富、民族特色浓郁、制作技艺精湛,系土族盘绣、湟源皮绣、湟中堆绣、贵南藏绣、河湟刺绣、蒙古族刺绣等的总称,有17个类别29种绣法,是青海各民族长期以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图腾和符号,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密码,具有“指尖上的非遗”之称,海东是青绣“主产地”和“集聚地”。其中,土族盘绣、湟中堆绣、贵南藏绣、河湟刺绣、蒙古族刺绣等先后列入国家级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 据记载,“青绣”从秦汉时期丝绸之路南路开通时兴起,延续并不断发展至今,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了中原的儒释道文化、西藏本土藏传佛教文化、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、西域的伊斯兰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因素。并且在“拉乙亥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骨锥和骨针,磨制精细、器身细长、针端锐利”,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先民已学会缝制衣服或装饰兽皮。 “青绣”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河湟地区,辐射海北、海西、黄南等地,从事人员主要为汉族、藏族、回族、土族、蒙古族、撒拉族妇女。另外在今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中也出土了一些刺绣制品。因此,可以说“青绣”凝聚着高原儿女的智慧和情怀,已成为与群众生活非常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。
适合授权项目
文创礼品,服饰,布偶,文具,主题,展览空间,包装设计,
跨界合作
4月19日,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,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2023年“中国文化和旅游IP授权系列活动”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启幕。2023年香港授权展、香港礼品及赠品展、亚洲授权业会议“中国机遇”专题板块作为“中国文化和旅游IP授权系列活动”的核心活动于4月19日同期举办。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组织下,青绣总部赴港参展。 展会期间,总部负责人苏晓莉积极参与推介活动,与多个香港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积极交流,争取商业资源,积极推进商贸合作,并成功与国融奥特莱斯集团、华悦名豪集团等集团现场签订合作协议,总部授权合作企业宣传销售青绣产品,合法使用总部商标、LOGO,共建以青绣为代表的青海文化产业授权网。
文创产品案例
提交合作申请
个人信息
姓名
国家/地区
联系电话
微信
邮箱
通讯地址
单位信息
单位名称
地区
联系人
联系电话
微信
邮箱
通讯地址
提交
相关推荐
查看更多